欢迎您访问kaiyun.con的官方网站!
塑料模具注塑加工, 塑料卷盘 | 电话 0510-83554935

PLC及运动视觉类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PLC及运动视觉类
通海县2023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报告

时间: 2024-06-18 12:10:04 |   作者: PLC及运动视觉类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推动经济回暖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预计实现(下同)地区生产总值212.0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完成33.34亿元、55.75亿元、122.99亿元,三次产业体系调整为15.72∶26.29∶57.9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9亿元;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48162元、24563元。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以“三大经济”为引领,推进拓展“四个破局”,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具有竞争力的“4+4”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全力推进经营主体倍增,经营主体净增4341户,企业净增1671户,“四上企业”净增8户。

  现代农业成效明显。以设施农业、绿色农业为抓手,打造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现价)39亿元、增长12%,农作物播种面积43.91万亩、增长0.8%。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有很大效果预防“非粮化”,开展耕地流出专项整治,完成粮食总产量2849.34万公斤。种植烤烟5.35万亩、产量775.81万公斤,实现交售收入2.74亿元、税收6028万元,种植效益增幅全市第一,取得生产规模、质量双突破。积极打造农业绿色转型示范区,佳海农业、杨广麟凤设施蔬菜栽培现代农业项目建成投运,鲜城商贸项目开工建设;建立县级基地库并申报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基地16个,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5万亩。推动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12.16亿元、加产比达2.21:1。新增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37个、有机食品5个,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达6.5万亩,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合格率达99.95%。

  工业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钢铁压延加工、食品加工、五金机电等重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全力发展新兴起的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布局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1.92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净增工业公司361户,升规纳规7户,方圆工贸、穆光工贸、通变电器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100强非公企业。弘盛铂业二期、飞标工贸年产20万吨高频焊管生产线等项目稳步推进;仁泰公司年产10万吨金属制作的产品生产线,博大塑胶年产3000万套泡沫塑料包装箱生产线,勇博科技高低压、自动化、新能源成套电器设备组装等项目投产达产;穆光工贸、佳康型材、西南焊管、云霖金属等一批项目达产,金属表处理加工能力达200万吨每年;通海烟丝厂恢复生产。全力把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实现营业收入75.94亿元、工业总产值129.24亿元,共有入园企业118户。加快园区优化提升,《云南通海产业园区总体设计(修编)》通过市级批复,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快速推进,盘活闲置厂房12993平方米、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8.17亩。

  服务业加快复苏。着力提升现代物流、商贸服务、文化旅游等支撑作用,全力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19亿元。稳步推进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通海县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发展思路(初稿)》,活化利用古民居和历史建筑100余处,斯贝佳食品工坊被认定为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新增市级非遗项目3个、非遗工坊3个,市级以上旅游新业态企业9家,举办各类文旅活动113场次,全年共接待游客总人数28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9亿元。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兴蒙下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最美乡愁旅游地,芭蕉村“老实芭蕉”露营基地、者湾村“碧山荷映”等一批文旅项目乘势而起。以六一为代表的夜市经济持续火热,御城历史背景和文化街区获评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奋力守住通海农产品出口在全省的主体地位,围绕中老铁路、中越铁路等战略发展趋势,扎实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通海火车站货运场站等项目前期工作,36户企业入选外向型农业发展企业,完成进出口额1.58亿美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组建成立供销集团公司,整合做大零售业务。

  坚持把招商引资、企业培育、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同大唐香电、深圳瑞力恒、南京金埔园林、力方集团、云菜集团等一批实力企业成功签约,全年引进项目7个、协议投资42.9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坚持以项目支撑经济发展,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审批备案项目287个,新入库项目116个。争取地方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省预算内资金3.2亿元。收储土地83.5亩,供应土地1493.67亩。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投资,水利、农业投资连续10个月保持增长,产业投资占比达48.7%;民间投资占比达50.8%。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峨山富泉至通海高大公路(通海段)改扩建项目竣工通车,13条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全面完工,弥玉高速(通海段)建设顺利推进;琉璃河水库工程主体完工,鸡脖子水库防渗处理和提水工程已通水,木格水库建设完工;城市供排水一体化改造、滇中引水二期等工程建设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件。通海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江川—通海—华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7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0.2亿元。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中石化(金山加油站)充电站、億丰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有序推进。新建5G基站146座,实现县域内重点区域及行政村所在地5G信号全覆盖。

  锚定湖心水质脱劣攻坚目标,统筹抓好“三治一改善”,扎实推进杞麓湖保护治理,杞麓湖湖心主要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降到38.8毫克每升、达V类水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佳海花卉、鲜城商贸等项目为引领,推进临湖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建设;种植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1.27万亩,临湖蔬菜种植培养面积较2020年减少6.06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1.5万亩;规模养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5%。系统推进集镇、农村污水收集治理等截污治污项目,建成雨污管网582.73千米,第一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启动。持续完善城乡垃圾收处模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有效收处泔水1.38万吨、厨房废水8.23万吨、化粪池污水5.22万吨。加快7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中河、窑沟等4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持续推进“河长清河”行动,清理河道、湿地、调蓄带等淤泥16.6万立方米、垃圾3.21万吨;做好蓝藻预警监测和清理打捞工作,分离藻泥3.88万吨;打通调蓄带断点14个,实现片区化联通,调蓄带扩容至120万方。推进湖外农业用水循环工程等项目,完成杞麓湖南岸调蓄带及红旗河初期雨水调度应急工程,新建调水管网8.1千米,精准调度初期汛期雨水934.48万立方米,完成生态补水791.75万立方米。《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完成修订并颁布施行。巩固“两线棵“两线”界桩落地,空间闭环管控体系完成构建;拆除一级保护区“两违”建筑30宗、14368平方米,完成14座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全方面推进国土绿化生态建设,组织并且开展封山育林5万亩、完成异地植被恢复造林100亩、火烧迹地植被恢复造林抚育补植450亩,实施12.94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建设及37.37万亩公益林补偿,森林蓄积总量达377.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49%。建立《通海县乡镇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名单》,强化水源地保护。建立污染源监管动态信息库,提高环境执法效能,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

  以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利用为核心,统筹城市管理和乡村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海县国土空间总体设计(2021—2035年)》《杞麓湖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通过市级审批,《通海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快速推进,《通海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办法》制定实施,59个“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品质不断的提高,城镇化率达58%,居全市第二。秀麓融城南园、时光合著建成交房。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秀山路改造、城市供排水一体化、县城雨污分流管网改造等项目取得实质进展,金山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快速推进。扎实推进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开展植树活动2次,改造绿美点位118个,建成高大河、红旗河、通海一中等绿美示范点9个,累计增植苗木7.5万株;启动“三路一园”景观提升改造,增绿面积4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35.56%。完成农村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改销号率达100%。高大乡克呆村、里山乡大黑冲村完成民族地区农房功能提升省级试点打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713座,打造乡村振兴省市级精品示范村4个、美丽村庄29个,获评四星级美丽乡村1个、三星级美丽乡村2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成各级财政衔接资金项目59个,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全覆盖。

  “局长走流程”活动,多形式宣传报道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良好营商氛围逐步优化。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核准完善网办事项基本要素12项,实现网上可办率、“最多跑一次”率、全程网办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4个100%,承诺时限平均压缩率94.27%,即办件率达97.61%。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率100%。开展“名邦食安,你点我查”行动9期。持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水价改革、乡镇自来水供水价格改革。继续深化非税收入电子化收缴管理改革,推广退税网上申请、简化退税申报手续,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5841万元。推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修订《通海县乡镇财政体制管理办法(试行)》,优化财政所管理和建设。持续深化“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改革,抓实“双减”促“双升”,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校长交流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教育水平和竞争实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医共体总医院建设。巩固“国家创新型县”创建成果,新增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8项,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66%。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新增非公有制企业4001户、增长10.69%,民营经济对GDP贡献率达78.8%。

  加强财源培植,强化税收共治,实现地方税收收入2.95亿元、非税收入1.58亿元;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大力压缩非刚性支出,人均公用经费压减6%;有序开展化债工作,争取再融资债券资金4.32亿元,清偿企业欠款5.63亿元。全方面推进稳就业保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40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47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87.5万元。持续巩固保障基础,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68%、95%。积极发展多元养老服务,养老床位1957张,龚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一社区、七街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等7个养老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发放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津贴等救助保障资金4685万元,惠及23万余人次。教育事业优化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100.1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68%、高考本科上线%、中考总分平均分位居全市第三,义务教育实现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持续推进一中晋级升等和桑园中学、通海二中改扩建等工作;构建学前教育4个园区集团、2个小学教育集团,九龙中心幼儿园晋升为一级三等幼儿园;通海职中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中职院校中式烹饪比赛荣获三等奖。县图书馆晋级为全国公共图书馆二级馆,“三馆一站”持续免费开放。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百日攻坚”行动,县医院医学美容科建成投用,县医院急诊楼、李文安骨科医院、华康医院升级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10项中医适宜技术实现全覆盖,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建设通过复审验收,里山乡卫生乡镇创建通过市级验收。退伍军人事务服务保障体系逐渐完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强化,a工作法治化水准不断提高,实施民族团结示范进步“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4个,申报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4个。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预防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防灾减灾等应急工作顺利开展。法治通海、平安通海建设深入推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全覆盖,反恐防暴、扫黄打非、禁毒防艾和反工作成效明显,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202

  3年,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克难求进,但经济回暖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凸显,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持续加大,年初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增速不达预期,且明显低于全省、全市水平,产业体系急迫调整,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滞后。二是项目建设推进缓慢,土地、资金、环境承载力等要素保障严重不足,项目落地困难,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经营主体培育质量不高,行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经营模式与政策法规脱轨,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外贸、零售业下滑严重,房地产业难以复苏。四是财政收支矛盾愈发突出,财源培植不足,“三保”及刚性支出难以支撑,收支平衡压力加剧,财政运行举步维艰。五是城乡建设功能布局不优,基础设施短板较多,路网建设工作滞后,城市管理简单粗放。六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够,防污治污任务艰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复杂,杞麓湖保护资金缺口大。以上问题是制约通海发展的堵点难点,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措施有力、担当作为。

  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任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完整、

  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好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紧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认清形势、把准方向、看到差距、直面问题,明晰时间表和路线图,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提振发展信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通海现代化建设。202

  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通道活产业,持续壮大“三大经济”,推动“四个破局”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速农业现代化,推动工业向新而行,培育提升服务业。

  现代农业。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破局发展,力争农业总产值(现价)增长8%以上。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治耕地“非粮化”,扛实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85万吨以上。推动花卉产业发展,力争年产鲜切花突破5亿枝、产值4.6亿元以上,扶持培育干花龙头企业1户以上、种苗繁育基地2个以上。加快构建现代烟草生产体系,积极推进高标准烟区示范点建设,新建电烤房240座,力争种植烤烟5.35万亩以上,完成收购775万公斤以上。推广林下天麻、魔芋、黄精种植1700亩,实现林下经济产值6000万元以上。支持里山、九龙等地盆景和苗木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争创市级以上基地15个,围绕九龙、河西片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改造提升低端大棚2000亩;围绕花卉、蔬菜、水果等产业,加大高端大棚、水肥一体化、喷滴灌、轨道运输等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应用,新增种植设施农业1000亩。加快品牌打造,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申请认定,新认证“两品一标”9个以上。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以上,培育家庭农场10个以上、打造示范样点2个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户以上。加快推进绿色食品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鼓励发展精品小包装、预制菜、永生花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以上。

  工业。聚焦绿色钢铁、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谋划储备和推进一批优质项目,进一步发挥工业经济支撑作用,加快构建“传统支柱产业+新型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3+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不断激发工业发展活力。按照做稳存量、扩大增量原则,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工业投资增长30%以上。大力发展五金机电主导产业,做强通变配件、通变电磁线等配套企业;做强宏兴工贸、达森机械、宏伟农机等农机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成套农机产品。依托蔬菜、花卉、烟草、畜牧、工业产品等行业基础,引导支持企业发展“绿色包装”“智能包装”,提升彩印包装及包装制品整体工艺水平和竞争力。突出抓好园区优化提升,加快园区赋权事项承接和社会事务剥离,继续盘活园区闲置厂房、有效处置批而未供土地,实施梅子园二期391亩土地收储;加快推进振飞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瑞力恒产业园、弘盛铂业二期等项目建设,引进新能源电池配套产业。鼓励工业基础好的本地企业迁建入园,建强产业聚集主阵地,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第三产业。打好恢复和扩大消费组合拳,挖掘培育批发零售业新增长点,巩固和提升餐饮住宿业,提高市场活力及竞争力,推动消费回暖复苏,新增限额以上企业15户,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抓精旅游产业,强化品牌塑造,深挖通海银器、石雕、木雕、盆景等特色文化产业潜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主题街区和消费场景。积极培育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新业态,开拓文旅发展新路径。坚持项目带动,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河西马家大院修缮展陈活化利用、礼乐花都等项目前期工作。支持秀山公园、斯贝佳滇式食品艺术生活场实施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积极推动通海古城、河西圆明寺、大树社区创建A级旅游景区。将古城区历史特色古建筑和秀山景区各个点位,串成线、扩成面,打造引得来、留得住的旅游场景和消费业态,鼓励举办迎春花街、那达慕、火把节、泼水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力争旅游收入增长5%以上。抓实物流产业和贸易服务,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弥玉高速(通海段)、九龙公铁联运中心、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积极配合抓好呈通高速前期工作,协调争取在火车站设立互通;充分发挥通海国际商会和驻外商务代表处的桥梁纽带作用,抢抓中老铁路、中越铁路、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RCEP等发展机遇,以玉溪被列入《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业务指引(试行)》试点为契机,探索双向贸易,规范农产品出口,引导外贸转型升级,重塑行业竞争力,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二)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5%以上,保持续建、新建重点项目100个以上。预算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1000万元,做实项目谋划和前期工作。积极谋划申报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不少于40个,投资不少于28亿元。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方面,全力推进瑞力恒低碳产业园、云菜集团年产10万吨净菜加工、昆茂公司果蔬精深加工、力方集团数字文旅等项目建设。综合交通方面,力争弥玉高速(通海段)实现竣工通车,通龙高速、四街至灵秀旅游公路、通海火车站进站道路、国道245改移项目争取落地。能源方面,实施五垴山风电扩建项目、党政机关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等,完成投资10亿元,实现发电装机287兆瓦。水利方面,快速推进滇中引水二期、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项目、杞麓湖流域东南片区水资源保护及循环利用、西片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里山乡芭蕉片区抗旱应急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物流方面,积极申建泛亚铁路东线通海火车站冷链物流基地,加快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园项目前期工作。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城市智能体,实施通海县平安城市一期升级改造项目。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以链招商、园区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不少于8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不低于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个。(三)持续开展湖泊治理

  ,守好生态环境底线认真抓好《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宣传学习培训和贯彻实施,

  强化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河(湖)长责任制落实,实施河道水质全提升行动,加强河道分类管控、综合整治和水质水量监测预警,加快完成红旗河、者湾河、大新河3条主要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主体工程,逐步消除劣Ⅴ类河道。持续推进调蓄带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建设,加快2座一级泵站、1座二级泵站建设,构建湖外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体系。补齐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短板,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争完成错接漏接混接问题整改、沿湖沿河119个自然村截污治污系统建设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调优种植结构,推广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11.5万亩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同比分别减少1%、0.5%以上。科学分区管控畜禽养殖,完成禁养区全退出,限养区规范养殖,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效率。完善流域生活垃圾收处体系,力争江川—通海—华宁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50吨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投运;持续开展泔水收处专项行动,最大限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巩固历年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建设等重大林草生态保护成果,继续实施封山育林5万亩、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建设12.94万亩、公益林补偿37.37万亩,新增异地造林400亩。持续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治。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加强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和治理修复,推进土地整治项目11个。完善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力争空气质量优良率回升至100%。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技术改造力度,单位GDP能耗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范围内。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四)统筹推进补齐短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完成《通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推进太和街、财神街片区全面改造,提升古城风貌。健全完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加大古城区风貌、文物保护、电线电缆、广告牌、雨棚等规范管理力度。积极引进和推动城市更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50个,加快原农商行地块开发、城郊六组商住楼项目建设、通海商城、金山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等工作。盘活现有空间和城区闲置低效存量空间,打造7个集休憩、健身、文化等元素于一体的休闲公园。畅通东湖路、黄龙路、牛湖路等5条南北向通道,打通杞麓湖南岸7个社区东西向道路。完成礼乐路滇中引水和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建设。纵深推进“绿美三年行动”,完成植树5万株,新建绿美示范点7个,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40%,村庄绿化率达31%。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成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工作,加大沿湖房屋和农村“裸房”整治。抓好村庄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持续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卫生公厕自然村全覆盖、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95%以上。(五)深化改革提升活力,强化创新赋予新能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提升政务服务大厅办件信息汇聚能力。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实施项目“交地即开工”新模式,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坚决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各项惠企政策,健全完善企业、行业协会商会常态化联系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鼓励民营企业升规纳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

  以上。贯彻落实好新PPP机制,强化民间投资项目融资和要素保障,力争民间投资占比保持在55%以上。深化零基预算、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县乡理财治税工作和激励机制,激发乡镇培植财源积极性,切实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统筹抓好供销社、行政综合执法、城乡水价、检验检测机构等改革。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持续提升“国家创新型县”创建成果,逐步完善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快速推进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8户、高新技术企业4户,建成“星创天地”1户,培育引进科技特派员5人以上。(

  能力,持续完善风险监测评估机制,加大民生投入,确保民生支出占比逐年上升。加强库款、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规模,逐步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完善往来款管理、欠拨专款化解、债务化解等财政管理制度,规范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控增量、化解存量,确保不出现系统性风险。着力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就业收入,健全完善三级稳就业机制;持续开展创业担保贷款、大学生创业补贴、返乡入乡一次性创业补贴,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增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00人,期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8万人。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深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增效行动,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抓好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造智慧养老服务试点。深入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通海一中东区教学楼、桑园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继续推动县域教育资源整合。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善医疗资源均衡合理配置,加快建设李文安骨科医院、县医院急诊楼等项目。全力做好文物保护、非遗传承,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和国防动员、国防教育、拥军优属、人民防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红十字、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全方面推进依法治国,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县。深入推动信访矛盾化解攻坚,依法依规及时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平安通海”建设成果,扛实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严厉打击整治食药环、“黄赌毒”、盗抢骗及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全。

  做好明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让我们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提振信心、团结奋进、拼搏实干,推动通海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返回产品列表
COPYRIGHT © 开云直播-(kaiyun.con)_篮球nba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Google Chrome、Internet Explorer 9、Apple Safari 6 及更高版本浏览器,以获得佳网页浏览体验。